肠道溃疡除了炎症性肠病,还可能是这种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原创镜如人生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收录于话题#一探究“镜”6个

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

超详细诊疗思路,教你诊断肠道溃疡!

肠道溃疡包罗万象,变化多端,已成为各个疑难疾病讨论会的“主角”,对其病因诊断仍需我们认真长期坚持的理论基础学习、定期多学科讨论、对诊断的病例主动随访反馈,反复从病例的临床转归中“去伪存真”。希望通过今天这个病例的分享,大家在遇到肠道溃疡的患者,不要忘记这个病因。

病例介绍

患者女性,41岁。

主诉:间断腹痛1年,加重1月。

患者缘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,以右下腹及脐上为主,呈间断性,程度不剧烈,偶有心慌,无明显发热,大便时而发稀,无黏液脓血便,1-3次/天,时而便秘,患者未在意,曾“自服”中药,症状未缓解,1月前腹痛加重,就诊于XX医院。

年4月20日查血常规示:Hbg/L,CRP47.5mg/L。

全腹部CT示:1.回盲部肠壁增厚,阑尾根部显示不清,阑尾增粗,建议强化扫描;回盲部周围稍大淋巴结;2.少量盆腔积液;宫腔节育器。

年4月21日复查胃镜示:慢性非萎缩性胃炎;肠镜示:回盲瓣溃疡性质待定,病理示: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期,并见坏死及肉芽组织。

外院考虑“克罗恩病可能”,予以抗炎、抗生素、营养支持治疗10余天,症状无明显缓解后出院。患者自发病以来,精神可,体力一般,食欲差,睡眠正常,体重减轻10kg,大便如上所述,小便正常。

患者入院时,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。查体发现:口腔有反复发作溃疡,腹部平坦,下腹可见长约20cm纵行手术瘢痕(剖宫产所致),未见肠型及蠕动波;腹软,腹肌不紧张,下腹部及脐周压痛,无反跳痛,移动性浊音阴性。

实验室检验:

????滑动查看

血常规示:HGBg/L↓,红细胞比积30.8%↓,红细胞计数3./L;便常规+潜血+寄生虫(-);炎症标志物:血沉69mm/hr↑,CPR35.8mg/L↑;肿瘤标志物、凝血、传染病8项(-);肝功、生化无明显异常;T-SPOT(-),PPD(-);CMV-IgM(-),CMV-IgG(+);免疫球蛋白:IgA5.16g/L↑,IgG(-),IgM(-)IgE(-);补体:C3(-)、C4(-);风湿免疫抗体谱(-)。

实验室检查:

胃镜示:慢性非萎缩性胃炎;胸部CT示:左肺上叶纤维灶;妇科超声:宫内节育器;盆腔积液;肠镜示:回盲瓣处可见累及近2/3周圆大深溃疡,上覆白苔,瓣口呈“鱼口样”开大,肛侧累及回肠末端2cm。考虑回盲部溃疡(性质待定),活检12块送病理。

图1:(回盲瓣活检)黏膜组织急慢性炎

免疫组化染色:Lambda-s(-),CD31(+),CD38-S(+),PAS(+),EBER(-)抗酸(-),D2-40(+),CD34(+),CD68(+),Ki-%。Kappa(散+)。鉴于溃疡的显著性和对症状解释的不可回避性,我们将切片送往外院会诊。

病因分析

患者肠道溃疡病因诊断是什么?我们进行如下分析:

1.感染性疾病:患者慢性起病,病程已超1月,以腹痛症状为主,无明显感染、剧烈腹泻症状,便常规培养(-),外院抗感染无效,可基本排除。

2.非甾体类抗炎药(NSAID)溃疡:无药物使用史,病变深大、局部,不符合NSAID溃疡的小片状、散在分布、阿弗他样溃疡的镜下表现,暂不考虑。

3.缺血性肠炎:患者中年,无动脉粥样硬化、房颤基础病,采用节育环避孕而无口服避孕药史,不符合缺血性肠病突发绞痛及便血的急性病史。溃疡位于回盲部,与缺血性肠炎因肠系膜下动/静脉栓塞所致病变部位(脾区、降乙状结肠)不符,溃疡形态亦不符合不规则及纵向形态,可基本除外。

4.肠道淋巴瘤:淋巴瘤形态多样,如同“万花筒”,可发生肠道多个部位及回肠末端和盲肠,尽管活检率低(16%),此次肠镜检查,我们采用深挖活检方式(取样16块),也进行了诸多免疫组化染色,对每块病理分析,确未见淋巴瘤样细胞(16%),病人因经济原因未行骨髓活检、流式细胞术,但现有结果不支持这一诊断。

5.肠结核:溃疡型肠结核,可有右下腹痛、脐周痛,腹泻或便秘,伴发低热、盗汗,乏力等毒血症状,溃疡多呈环形,边缘呈“鼠咬状”,无此病例溃疡边缘平滑表现,患者既往无结核病史,胸部CT、T-SPOT、PPD及组织染色无阳性提示,因此,不考虑肠结核诊断。

6.克罗恩病:有反复发作的右下腹痛或脐周疼痛、腹泻、发热及反复口腔溃疡,与该病例相似,内镜下特征:末端回肠及右半结肠优先累及,节段性、纵行溃疡、铺路石样改变、肉芽增生与该病变孤立样镜下表现不一致。

7.白塞氏病:可有口-生殖器溃疡,眼部症状,追问病史,患者诉有莫名视物模糊症状,而无生殖器溃疡,肠道可出现单发或多发溃疡、呈圆形、椭圆形或不规则形,底深,周边呈环堤或结节状隆起,病理有小血管炎表现,似乎更贴近这一诊断。

一周后,外院会诊结果给我们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。

明确诊断

回盲瓣活检示局部小肠结构异常(包括绒毛及隐窝变形),但黏膜内仅呈轻度炎症细胞浸润。大量炎症改变主要累及黏膜下层伴溃疡形成,黏膜下层局部可见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伴淋巴小结,纤维组织增生、大量小血管增生。可见浆细胞、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伴小血管炎。黏膜内炎症细胞不多,无明显隐窝炎,幽门腺化生,排除克罗恩病,无异型淋巴细胞,基本除外淋巴瘤或淋巴增殖性疾病。

图2:淋巴细胞累及血管所致血管炎

脉络已经清晰,肠道白塞氏病,相应治疗方案开始应用:美沙拉嗪4g/d+醋酸泼尼松片50mg/d,起效后,每周泼尼松减量5mg、20mg/d后,减量2.5mg。停用激素后,改用沙利度胺片2mg/Kg/day,2周后患者已无明显腹痛症状,大便1-2次/天,成形。四月后,我们进行了肠镜复查,溃疡已趋于愈合。

图3:溃疡已趋于愈合

白塞氏病

白塞氏病(贝赫切特综合征,Behcet’sdisease,BD),又名“丝绸之路病”。年由土耳其Behcet教授首先描述的一种以口腔和外阴溃疡、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,并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。

白塞氏病被多个科室认为是最容易误诊的疾病之一,患者因口腔(颊部黏膜、唇、舌)溃疡于口腔科误诊为“口腔溃疡”;当出现生殖器溃疡时,就诊于皮肤性病科误认为“性病”,而身心备受打击;因视物模糊、视力下降,畏光流泪,眼睛充血疼痛于眼科诊断为“葡萄膜炎、角膜炎、结膜炎”,终而导致失眠;部分患者有关节痛,因没有关节肿在骨科误认为“风湿性关节炎”;平时在肌注和静脉时,注射部位出现炎性红色的丘疹或者脓疱样改变,而被医护人员认为是消毒不严引起的注射部位感染;严重时,该病可累及中枢神经出现意识障碍,瘫痪或者感觉异常被神内科诊断为脱髓鞘病。白塞氏病引起的肠道溃疡,表现为腹痛,甚至肠穿孔,可误诊断为阑尾炎及其他特异及非特异性肠炎。

本例患者具备复发性口腔溃疡及眼部病变的系统性特点,又具备白塞氏病独特的内镜表现:①孤立溃疡;②大溃疡,直径为1-3cm;③圆形溃疡;④深溃疡;⑤与周围边界清晰。同时在病理专家的认真阅片下,有了可遇不可求的病理金标准——小血管炎,最终使患者得到了满意的诊治结局。

但是,肠道溃疡的症状、镜下表现及组织形态学常相互重叠,许多不同疾病会有相似的改变。孤立地抓住某项改变而进行诊断,容易导致误诊,或者无法做出诊断。面对复杂的肠道溃疡时,我们所需要做的仍是完善病史、体格检查、实验检查,做好同多种肠道溃疡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多学科MDT工作,逐一“抽丝剥茧”,“寻找真因”。需要提出的是,得益于消化道非肿瘤性疾病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,病理诊断的价值相信会逐步凸显,在提高足够的临床证据情况下,“黏膜慢性炎这种对临床诊断帮助甚微的结论相信会变得慢慢减少。

参考文献:

[1]DavatchiF.Behetsdisease.IntJRheumDis.Dec;21(12):-.

[2]SeyahiE.Behetsdisease:Howtodiagnoseandtreatvascularinvolvement.BestPractResClinRheumatol.Apr;30(2):-.

[3]AkkoN.Updateontheepidemiology,riskfactorsanddiseaseout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codkz.com/wazz/17072.html

 


当前时间: